圆满落幕。四天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,让来自各地的茶界从业者、爱好者,深度触摸了白茶的品种、加工与审评要义。同时,在茶园与企业的走访中,见证了福鼎白茶产业的蓬勃生命力。
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详解白茶适制品种特性与田间管理要点,让学员读懂“好白茶从源头开始”的底层逻辑。
福建农林大学郭雅玲教授,讲授白茶品质特征与加工技术,结合多批次茶样拆解白茶色香味形的审评维度,手把手传授品质判断技巧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栩副研究员则聚焦白茶审评实操,通过标准的术语评分,帮助学员建立白茶的专业审评思维。
课堂上,丰富且具代表性的茶样成为“活教材”—— 不同香气、不同滋味、不同等级、不同产地、不同品种等多批次的白茶齐聚桌前,学员们通过对比品鉴,直观感受白茶的风味体系框架,审评技能在实践中快速提升。
除了室内教学,本次研修班的企业与茶园参访环节,让学员们走出课堂,近距离感受福鼎白茶的产业生态,让学习氛围持续升温,成为本次研修班的“增值课堂”。
学员们在白茶自动化生产线,见证 “一品一码” 溯源系统对茶叶质量的保障;参观有机认证的生态茶园,了解不同品种白茶的生长状态;走进福鼎白茶龙头茶企,与创始人、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,解锁白茶品鉴与产业发展的深层密码。
每到一处,企业负责人都耐心解答疑问,分享生产经验与市场洞察,让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实现深度衔接。
学员们在小组讨论、晚间企业交流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茶友,形成了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。不少学员表示,将把本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为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第九届白茶品质评鉴研修班虽已落幕,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中国茶叶学会的茶业培训仍在继续。
第六届广东乌龙茶品质评鉴与加工专题研修班(9月23-28日,广东潮州)、第四届六堡茶品质评鉴专题研修班(11月4-7 日,广西梧州)将陆续开启,为茶叶从业者、爱好者继续提供深入学习不同茶类知识的机会。